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各種激烈的競爭。關於留學圈的鄙視鏈,真的有太多方面了。先從去哪裡留學說起。來美國留學的,看不上去英國留學的。“不就是一個一年的水碩,以後回國想考公也很難”……留學圈的鄙視鏈無處不在,現在捲到了相親上似乎也不足爲奇了。今天學霸君從U.S. News最新排名,聊聊美國名校相親羣鄙視鏈
From FindingSchool拓校
微信號:findingschool
要說近期留學圈的震盪性事件,要數今年7月,杜克大學的一位華人教授,在中國社交媒體上發佈的“哈耶普斯麻T23相親羣”的入羣要求截圖。
一張小小的截圖,引出了留學圈相親鄙視鏈,背後也折射出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圖源:微博
留學圈的媽媽們一定都知道“哈耶普斯麻”——哈佛、耶魯、普林斯頓、麻省理工等幾大美國頂尖名校,這些名校都有自己的“錄取偏好”,比如:哈佛偏愛錄ED申請者;麻省理工對學生的SAT數學要求很高;普林斯頓非常看重學生的GPA;耶魯會看學生的班級排名;康奈爾則喜歡中國學生……
這也是名校從衆多優秀申請者中擇優的方式。可見進入名校的優秀學生,各有各的過人之處。
那“哈耶普斯麻T23相親羣”是個啥?
圖源:倫敦國王學院官網
原來,它是由在美華人家長爲孩子們發起、組建的相親羣,它劃定了嚴格的入羣資格:首先,孩子需來自美國23所頂尖名校;其次,如果是來自像萊斯大學、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華盛頓大學這一梯隊的名校,則必須要有附加的條件:即需要拉人頭才能申請通過。
家長們說:學校不能預見人生的全部,但可以看到人生的最低處。他們認爲學校背後包含了許多,比如說:家庭背景、個人能力、社交圈子等等。相同的學歷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或許讓兩個人的共同語言增多。
只不過,沒想到在全民卷娃的時代,現在相親的門檻越來越高了,“門當戶對”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竟然是孩子們的學校排名和專業!
除了“名校”的門檻,家長們對學歷和專業也有特定的要求與偏好。
學歷:美本或留美博士!美碩被無情地丟進了鄙視鏈中。因爲家長們認爲留美學習不到四年,對美國文化了解自然不夠深入。
專業:1.高要求 2.高學費 3.高收入。像醫學這樣的“三高”專業,家長認爲學生自身能力強、家庭條件優渥、未來前景好、高收入,這些擇偶標準令醫學生成了家長們眼中的香餑餑。但其他一些“前景不可預測又不賺錢”的專業,即使來自哈佛大學,也一樣沒有入羣資格。
這讓網友們直呼現在找對象的門檻也太高了吧!好不容易擠破頭“爬藤”成功,現在卻連進相親羣的資格都沒有。
相親羣嚴苛的入羣標準,創造了另一種學校排名方式。這不禁讓人想要把他們和最新的U.S.排名和三個月前公佈的QS 2024對比。
那咱們再來看看前段時間發佈的2024 U.S.排名吧!
作爲美國三大新聞雜誌之一,U.S.News從1983年開始就對美國大學及院校進行排名,其權威性和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今年這份最新排名對約1,500所美國大學的19項學術質量指標進行最高水平的評估,分門別類,全面性與專業度兼具。
2024 U.S. News全美綜合大學排名TOP100
從榜單上可看出,TOP10變化不大,都是頂尖名校。TOP20稍微有些變化,康奈爾大學上升了5個名次。之前一言不合掀翻友誼小船、不想上排名的哥大,還是被U.S.News列入其中,從原來的18名上升到12名。
與往年的排名不同,今年的排名首先剔除了班級規模、高中班級排名、校友捐贈、擁有最高學歷的教學人員、借用聯邦貸款的畢業生比例這五個因素。最新排名則更注重畢業生的學習成就和社會流動性表現成果,同時爲了排名的公正性,除了參考學校數據,第三方提供的數據更被列爲重要指標。
再看看下面這份相親羣流傳出的“民間排名”,雖然不能和官方認證的U.S News排名同日而語,但這畢竟是華人家長們嘔心瀝血的成果。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有位網友這樣調侃:第一梯隊裡面的USC明顯和其他的學校格格不入,家長們莫非是早已摸清,上這所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富裕家庭嗎?良苦用心爲自家孩子編織着依靠婚戀實現階層跨越的夢呢?
有留學生家長會問:孩子自身那麼優秀,爲什麼脫單那麼難?這裡也爲大家總結了幾個原因:
1、學習壓力大、一心只想卷學業
對於留學生來說,要很好地完成學業,拿到好的GPA,一點不輕鬆。國外大學寬進嚴出,課程安排非常緊湊,還有寫不完的paper。如果要搞科研,還得整天泡在實驗室裡,時間和精力都不夠用。還要考慮實習、就業和身份問題,擇偶問題不是他們首要考慮的方面。
2、生活圈子小,個人比較社恐
即使內心渴望戀愛,但無奈社交圈子太小,每天不是教室、圖書館就是寢室。特別是理工科學校,男生多女生少,有時即便遇到心儀的女生,因爲社恐,也不敢主動爭取,自然就擱置了脫單計劃。
可憐天下父母心,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留學生家長的感受,你就會知道他們爲何如此焦慮了。
首先,家長們如果待在國內,會整天擔心孩子在異國他鄉能不能適應?自己在國內的家提前變成“空巢家庭”,過度擔憂和孤獨感會吞噬他們原本對於生活的熱情。
於是,他們花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精力和時間,捨棄在國內的工作和一切,全家移民,實現陪伴孩子的夢想。從此,他們以孩子爲生活的重心,把全部的精力都聚焦在孩子身上。
另外,兩代人之間的代溝一直存在,父母們認爲能夠憑自己的經驗,比孩子早預判未來潛在的競爭。他們深知自己辛苦半輩子積攢的財富,不足以保證孩子在不安的經濟環境下一直衣食無憂。但是,他們認爲可以盡己所能,爲孩子鋪好所有可掌控的路。
出發點皆是家長們的良苦用心,但看得太遠、想得太多,自然就免不了心急、焦慮,然後在方式方法上就不顧及孩子們的感受。
有人說:”怎麼到了國外,還是逃不掉相親的噩夢呢?”
父母催婚是人之常情,留學生們承受的學業壓力與孤獨,華人家長們都看在眼裡。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適的伴侶,相伴相知,於是建立相親羣就是他們認爲的“最合理渠道”。
出於愛的立場,沒有孰是孰非,親子之間並不需要博弈,最終都會隨着各自閱歷的增加而“冰釋前嫌”。
那家長們該怎麼做,才能緩解這種焦慮呢?
首先,找回自己生活的重心,比如培養愛好,發展事業。與其對孩子施加高壓高期待,不如提升自我,潛移默化給孩子樹立表率。
其次,多點耐心去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將自己花費巨大沉沒成本的壓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
最後,出國留學是爲了拓寬眼界,擇偶也是人生的重要一環,相信留學生們一定有自己的主張和判斷,不管是華人家長們,還是社會大衆,不如靜聽花開的聲音,給孩子們一些綻放的時間與空間。
本文系授權發佈,From FindingSchool拓校, 微信號:findingschool。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