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來首次虧損的東軟集團,正在求變。
9月28日,東軟集團分拆出來的東軟熙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軟熙康”)正式登陸港交所,收盤跌43%,市值23億港元。
11年前,那个因嫉妒同学将其“解剖”的广西女孩,如今已回归社会
作爲劉積仁的又一步大棋,東軟熙康無疑承載着諸多“野望”,同時,這也爲軟件教父進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羣添磚加瓦。
東軟熙康上市首日跌43%
9月中旬,兩年內四次遞表的東軟熙康終於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公司於9月18—21日啓動招股,擬全球發售約1.34億股股份,每股定價4.76港元-5.91港元。
28日,東軟熙康正式登陸港交所,不過首秀失利,開盤破發,隨後股價一路下滑,收盤跌43%,市值不到23億港元。
東軟熙康成立於2011年,目前主要有四大業務板塊,包括雲醫院平臺服務、互聯網醫療服務、健康管理服務及智慧醫療健康產品。健康管理服務及智慧醫療健康產品是支柱業務。
股權架構上,除了東軟控股,中國人保持有14.41%、弘毅投資(聯想控股)通過景建創投持有12.24%。
從業績來看,東軟熙康三年營收增速放緩,虧損卻逐步擴大。2020-2022年,營收分別爲5.03億元、6.14億元、6.87億元,淨虧損卻錄得1.99億元、2.95億元、2.43億元,三年總計虧損約7.37億元。
美媒评30队最新实力排名:勇士屈居第7 湖人位列第6 太阳队排第3
東軟熙康解釋稱,公司仍處於變現的早期階段,並繼續產生大量的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研發開支及行政開支,特別是僱員福利開支、以股份爲基礎的薪酬開支、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使用權資產折舊及短期租賃開支,這是相對固定的成本。
現金流壓力也隨之加劇。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別爲-1729.80萬元、-8338.4萬元及-7382.8萬元。此外,公司分別錄得負權益或淨負債1.3億元、2.67億元及4.46億元。
公司也在招股書中提示了資金風險:未來可能會有淨負債狀況,可能會限制公司用於經營的營運資金或擴張計劃的資金,對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拆引資時,東軟集團公告蹭附註了一份“對賭協議”——若東軟醫療和東軟熙康在簽訂第二次交割日後的六年內若未能上市,投資方可根據協議約定,要求東軟集團按照每年8%的複利回購股權。
這意味着,無論是東軟醫療又或者是東軟熙康,都必須在2022年9月前完成上市進程,否則就要對股東進行賠償。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東軟集團對投資者提問的回覆,東軟醫療早在2019年就已取消了對賭條款,這也讓其“逃過一劫”。
“軟件教父”劉積仁
作爲上市公司實控人,劉積仁在資本市場的名聲更爲響亮。
劉積仁,1976年起在東北工學院應用計算機專業就讀本碩,1986年赴美留學,成爲中國首個計算機應用博士,一年後回國於東北大學(東北工學院)計算機系任教,33歲成爲中國最年輕的教授,被稱爲“軟件教父”。
1991年,其牽頭成立東軟集團的前身東大阿爾派,由東北大學佔股51%。1998年,東北大學由冶金部部屬變更爲教育部直屬,5月,東北大學軟件中心將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東北軟件集團。
截至2010年底,大股東東北大學產業集團持有市值34.70億元,員工持股平臺作爲第二大股東持有市值33.81億元,阿爾派持有市值27.47億元,寶鋼持有市值19.54億元。
2011年3月,員工持股平臺更名爲成都慧旭科技,在法院裁定強制清算後,劉積仁共計持有上市公司716萬股,占上市公司股份的0.58%。
同年11月,劉積仁博士聯合地產富豪孫蔭環的億達控股共同出資成立東軟控股,作爲東軟系的核心持股平臺。
經過連續多年的騰挪,東軟控股從東軟集團原股東東北大學科技產業集團、日本阿爾派電子手中收購股權,並通過二級市場增持,逐漸成爲東軟集團第一大股東。
如今東軟醫療、東軟熙康的實控人已由東軟集團轉變爲劉積仁控制的東軟控股。控制東軟集團之外,東軟控股又先後控制東軟集團原子公司東軟教育、東軟醫療、東軟熙康。
股權架構上,劉積仁在東軟控股持股40.48%,爲第一大股東;中國人壽持股25.59%,爲第二大股東。
目前東軟已然成爲觸達智慧城市、醫療健康、智能汽車互聯、企業數字化轉型、國際軟件服務等衆多領域的集團。
自集團成立以來便帶領集團佈局軟件與製造,此後更是進入醫療設備領域,而上市後分拆和MBO成了東軟集團資本運作的核心,當前公司已無實控人,劉積仁在集團的股權比例僅爲1.99%。
爲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東軟集團也在不斷更新生存法則,爲此不斷收購新的公司,滿足自身發展需要,如收購東北大學影像中心進軍醫療板塊、收購Sesca Group Oy其旗下從事高端智能手機軟件開發業務的Sesca Mobile Software Oy(MSW)、Almitas Oy(Almitas)和Sesca Technologies Srl(SRL)三家子公司100%股份,進軍高端智能手機軟件開發。
東軟系分拆“減負”
作爲“中國軟件第一股”,東軟集團的股價也曾在今年AI概念中順勢上漲。
但從業績層面看,集團顯然正面臨“中年危機”。2022年錄得上市27年來首次虧損。
據悉,東軟集團面向國際市場的業務佔據了公司營業收入的20%以上,因此匯率波動在一定程度上持續影響其收入和盈利水平。報告還指出,公司在2022年度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損失、合同資產減值、其他應收壞賬損失和存貨跌價損失等減值準備金額合計約1.83億元,從而使得公司2022年度合併報表的利潤總額減少了約1.83億元。
事實上,公司在2019年和2020年已連續兩年扣非淨利爲負, 2021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達到了11.38億元,而2022年僅有1.87億元。
公司表示,非經常性損益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爲旗下東軟睿馳不再並表,同時確認投資收益,稅後收益合計爲9.3億元,而上年公司未有此類事項。
22年三季報顯示,東軟集團的商譽爲1565萬元,隨後一個季度,集團將自身商譽降至623萬人民幣。目前,東軟集團商譽仍爲623萬人民幣。
另一方面,東軟集團2022年末的資產負債率達到歷史新高,首次突破50%,達到50.66%,相較於2021年上升3.43個百分點。
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金額在2022年末仍高居不下,達15.5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45%,佔公司淨資產近17%。存貨風險也引人關注,截至去年末,公司存貨規模高達54.52億元,創歷史新高,佔公司淨資產近六成。
或爲消弭負債壓力,東軟集團近年來積極謀劃子公司分拆融資。
劉積仁表示,將進一步打造上市公司集羣,以此爲基礎,運用好資本市場,構建企業發展的新生態。因此,東軟醫療、東軟熙康、東軟望海、東軟睿馳等一批創新公司細分賽道的子公司則承擔起整個集團興衰的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將業務條線不同的子公司拆分出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運營效率,融到更多資金。但若將來東軟集團核心子公司全部拆分出去,上市公司將“空心化”。
2011年,主營業務爲高等職業教育的東軟教育率先從東軟集團剝離,歷經十年發展, 2020年9月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成爲東軟系第二家上市公司,東軟熙康赴港上市後劉積仁便手握三家上市公司。
2014年,東軟醫療、東軟熙康陸續從東軟集團剝離,並引入威志環球、高盛、通和、東軟控股等外部投資者,籌備獨立境外IPO。此後,東軟旗下國內最大醫院ERP軟件(HERP)供應商望海康信,也開始推進獨立上市。
小犬台风袭台!板桥这学校没窗户 铝窗业者6百万工程款没拿到拆光它
最新進度上,東軟醫療已連續三次在港交所遞表;望海康信擬衝擊科創板IPO,已完成第三期上市輔導。
若上述東軟系公司全部順利上市,劉積仁的資本版圖將擴大到一家A股、三家港股、一家科創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