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時裝週不要太熱鬧,前有熱巴去Dior看秀,氛圍圖明明贏得徹底,卻給人一種“美則美矣,毫無時尚感”的感覺。
後有白鹿在Balmain被評“土”“普”盡佔,完全不適合時尚的路子。
很多網友疑惑爲什麼很多明星明明很美,卻一點時尚感都沒有。比如費力擠進時尚圈,換掉造型團隊依舊差強人意的楊紫。
从“快男亚军”到“在线求职”,那个暴揍李炜的苏醒,后悔过吗?
逐漸找到自我風格的趙麗穎,因有作品傍身氣場更足,散發出力量美感,但時尚感方面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即便美如天仙,單論時尚感也未必能贏過邱天、孫千這些還稍顯生嫩的95小花。
而很多人評價雎曉雯的孕照秒了一衆明星,很有時尚感
叔今天就想借此聊聊,我們常常討論的這些時尚造型真的“時尚”嗎?時尚感到底是不是與生俱來的?
01
時尚感和“網感”的區別
在講時尚感是不是與生俱來的之前,叔想先聊聊時尚感和“網感”的區別。
很多人看明星穿搭下意識會有“TA很有時尚感”的印象,但其實很多時候是大家誤將“網感”當成了時尚感。
比如前段時間全員上身的美拉德風格,就是一種對流行趨勢的模仿和追求。
它符合現在的網絡需求,美美拍照上傳,就能更容易獲得認同和好感。
在此環境下誕生的時尚穿搭更像是一種打卡行爲,是帶着很強的社交屬性的,爲了融入集體環境,或者彰顯個性。
這種“網感”相對容易通過後天努力習得,只要多看看近期的流行趨勢,緊跟幾件熱門單品,就不會差太遠。
同時它是更利於傳播和後續變現的,比如今天成功空降LOEWE全球代言人的楊冪。
她的很多時尚造型都是出於想象的身份認同,即穿上這件衣服,搭配這樣的妝容就能獲得“時尚感”,且極易引發時尚追逐。
圖源@Xxxuan
從這一角度出發來看,楊冪的時尚更多是“網感”而非“時尚感”。
圖源@Xxuan
這裡的“網感”不是貶義,叔也不是覺得這些風格不美,只不過她體現的恰恰是時尚的帶貨屬性,和真正的時尚感是有本質區別的。
很多人追崇明星、博主們的時尚,這背後其實有種“逃避心理”在作祟。
試想一下,明明覺得某件單品並沒有多好看,但一旦有“新款”“時尚”“流行”這樣的標籤撐腰,似乎也逐漸看順眼了。
哪怕很多趨勢並不在自己的審美點上
隨大流就行,無需自己判斷和決定,這也是很多網友看待品味被蓋章的明星的時尚風格一味誇獎的原因(飯圈除外)。
都說時裝是自我內在的表達,但叔想說真正的時尚感並不作爲社交屬性存在,它的本質是反潮流和去中心化的,不需要通過標籤來做自我解釋和證明。
乌尔善十年磨一剑,《封神》曝光夏雨、袁泉扮相,妲己真容变悬念
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麼很多風格原本並不算時尚,但經過長年累月的露出洗滌,被冠以時尚感。
時裝總監們的風格就是如此
與固定模型下的“網感”相比,它沒有統一的法則。
比如102歲的時尚女王Iris,她的品味被稱爲“超越年齡外貌和金錢的限制”,偏愛鮮豔到“可以喚醒死人”的明亮色塊和大體量的誇張首飾,圖案、紋理各種混搭。
她堅守自己關於美的理念,而不是成爲流行的風格,比起追求不斷變美,她更樂意挖掘自己喜歡的單品一買到底。
包括幾十年如一日穿着中性西裝的脫口秀女作家Fran Lebowitz,就憑西裝+白襯衫+牛仔褲+牛仔靴這套基礎得不能再基礎的造型,被各大雜誌評選爲“最會穿衣的女性”。
中性風還未風靡之前,這造型在大衆眼裡並無時尚感可言,而她身上戴了多年變成古董的眼鏡和常年不換的定製外套所帶來的時尚感,不過和Iris一樣是自我內在的流露罷了。
易华录(300212.SZ):目前处于技术预研与数据储备阶段
02
時尚感是不是與生俱來的
那麼,時尚感到底是不是與生俱來的呢?
叔認爲,是的。
它和音樂中的絕對音感一樣,屬於我們能摸索出後天培養的課程,但無法達到和天賦同等的狀態。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都照抄時尚穿搭、拍照姿勢,卻無法解鎖同款時尚感的原因。
衣架子如明星也常將同款穿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梅根和戴安娜王妃,作爲戴安娜的忠實擁躉,梅根幾乎復刻了她所有重要場合的造型。
從穿搭邏輯來看,梅根的品味和戴安娜的差距並不大,在搭配方面的細節她也算處理得很到位,但是時尚媒體依舊扣上“東施效顰”的帽子。
根源在於她只能復刻風格而脫離神韻。戴安娜王妃經常按照自己的心意改造珠寶,在出席活動時,她的服裝和鞋帽、首飾總是相得益彰,與環境、活動主題也十分契合。
在時尚感上總是自成一派,她的時尚價值並不在於選擇什麼顏色和材質的衣服,而是率先顛覆王室着裝保守沉悶的規矩,把正裝穿出活力、把運動服穿出型格、把常服穿出優雅。
穿男士西服出席宴會
時尚圈來回倒騰的小把戲,她早就玩過了,那些衛衣搭配西裝/騎行褲這種多年後被總結爲穿搭法則的招數現在依然適用。
把高級珠寶當髮帶,在隆重場合穿露肩禮服,她形成了一種恆久的自我風格,鬆動了傳統封閉的時尚定義,注入新風。
反觀梅根,時尚完成度是否靠臉先按下不表,她的用力過猛全寫在臉上,缺乏真正的氣定神閒,時尚造型反而和樣貌形成明顯割裂感。
叔想起之前Bella和友人在公園暢談飲酒,隨意的狀態被抓拍後引起大規模的模仿,但就是無人能出其右。
原圖(上)VS復刻圖(下)
圖源@ppearsxx@北方公園@盼盼
總的來說,時尚感是想象力和日常的結合。
當年爲愛馬仕鉑金包提供創意靈感的Jane Birkin,就詮釋了時尚感不是一種讓所有人都看起來一樣的無聊追求。
不同於追求時尚的穿搭博主們小心翼翼將手袋放在陳列架上,她使用Birkin的方式十分簡單粗暴,常常塞滿各式各樣的物品,貼上喜歡的貼紙或掛上珠串飾品。
在她看來使用過的、有歲月痕跡的物品才更有魅力,“如果手袋不能被隨意踢來踢去,那它就沒什麼樂趣了,如果我想的話,我甚至會把貓放在裡面。”
同理看膩了女明星的機場刻意擺拍後會發現,王菲當年的街拍才真正透着時尚感。不管品牌價格都被她塞得滿滿當當,但正是如此才凸顯了時尚品的特質,包袋也呈現出自然好看的使用痕跡。
有網友表示她時尚感最牛的體現在於,當年沒人用愛馬仕的時候她當購物袋在用,現在愛馬仕火了,她不稀罕用了
這樣的例子還能舉出很多,比如前段時間在戛納提裙奔跑的湯唯,穿着球鞋結婚的舒淇…
真正有時尚感的人,會讓一切時尚品都貼合自身氣質,不是收到品牌寄來露出帶貨,也不是爲了迎合流行,而是能讓它們呈現出使用者的氣韻。
此外,時尚感的究極核心還體現在深度的自我表達中。
當年Coco Chanel背離繁複風格設計出簡約帽型,融入男性元素以挑戰傳統的性別角色,用乾淨的線條和針腳將女性從限制性的、不舒服的服裝中解放出來,仍繼續影響着今天的時尚。
03
追求時尚感的終極目標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追求時尚感的女性遠多於男性,一般來看每季女性時尚單品的風格變化都遠超於男性單品。
Prada女裝VS男裝
1.爲什麼女性更追求時尚感
這個問題要追溯到歷史過往的大部分時期,女性都處於弱勢的社會地位,因此她們受制於各種“規則”和“慣例”,只能被允許做“適當”的事情。
與此同時女性又渴望追求個性化和自身的獨特性,時尚就提供了這二者的兼顧,一方面具有普遍的模仿性,只要跟隨社會潮流就好,無需爲自己的品味負責;
另一方面又有一定的個性,能強調和裝飾自我。
時尚開始成爲很多女性在其他領域無法實現自我、追求個性時的途徑,成了她們實現滿足的出口。
也就是說,追求時尚成爲人們嘗試在公共環境中獲得關注的重要途徑。互聯網的興起縮短時尚流行週期的同時也促成“網感”的泛濫。
2.最高境界的時尚感是不追求時尚
而那些不太在乎時不時尚的人,反而因自己不願被同化和淹沒,更容易有時尚感。
比如04年去柏林電影節因太冷不願穿禮服的舒淇
當年王菲拿下LV亞太區代言,廣告大片隨心得像是家庭隨拍,比起如今流水線式得代言大片,唯有再次感嘆這毫不費力的時尚感。
巴黎人是目前公認全球時尚感最強的族羣了,而他們的時尚感來源,用一句當地的俚語來解釋就是,不在乎時尚高低的厭倦。
正是這種對時尚不屑的態度,給足了巴黎人探索和發揮的空間,讓所有追求時尚的弄潮兒趨之若鶩的的法式風潮,於他們而言不過是再日常不過的穿搭。
如果說時尚是衝破一切關於場合和價格的慣常搭配,用面料、色感、剪裁的細微反差來不動聲色營造高級感。
那麼他們身上的時尚,已經遊走於其外,是擁有選擇不時尚的自由,而這恰恰是時尚感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