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4日,“黑色素瘤”登上熱搜引發熱議。對於黑色素瘤也許大家並不會陌生,電影《非誠勿擾2》中,孫紅雷飾演的香山就因腳底長了黑色素瘤,特別舉行了一場告別會,看哭無數觀衆。黑色素瘤到底是一種什麼病?每個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痣,這些痣會是藏在你皮膚裡的“炸彈”嗎?我們應該如何自檢自查呢?本期健康關注爲您揭秘。
黑色素瘤,是源於黑色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它可以從已有的色素痣發展而成,也可以是新長出來的。中國患者的發病部位主要在肢端,如足底、手指、足趾,以及黏膜,如鼻腔黏膜、口腔黏膜等。
它有死亡率高、轉移率高、治療難度大的特點。中國黑色素瘤發病率(0.9/10萬)與西方國家(22/10萬)比相對較低[1]。但有超過八成的患者因爲對黑色素瘤的認識不足而錯失治療良機。晚期的黑色素瘤患者5年生存率僅5%~10%。
黑色素瘤最主要的治療方法就是早期手術徹底切除。若錯過了手術的最佳時機,只能通過放療、化療等治療。但目前,還沒有針對黑色素瘤的高效化療藥物,它對放射療法也不敏感。所以放化療的預後也不是很好。這種情況下,早發現就尤其重要。
到底身上哪顆痣可能是“隱形炸彈”?美國疾控中心推薦用“ABCDE法”來自查。
A-Asymmetrical/不對稱性:黑色毒瘤與一般痦子或痣不同,往往外形不對稱,生長不均衡。
B-Border/多邊性:普通痣的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如果痣的邊緣短期內變得不整齊,呈鋸齒狀改變,也要警惕。
C-Colours/ 顏色不均:黑色素瘤發病時顏色會變深、變淺或變色,比如,從黑色變成黑色與膚色相間,或在棕黃色、棕褐色的基礎上摻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顏色不均勻。其中,大片的藍痣更容易癌變,一旦癌變惡性程度極高,要密切關注[2]。
D-Diameter/直徑較大:直徑往往超過6毫米,但並不絕對;
E-Evolution、Enlargement/演化、擴大:短期內有明顯變化,形狀變大、顏色變化或體積增加,周圍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如出血、瘙癢、潰瘍、結痂難癒合等。
如果你注意到皮膚有以上變化,應及時前往皮膚科或腫瘤科就診,早發現早治療,提高生存率。
1、注意防曬
大多數黑色素瘤是由曬太陽引起的。英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86%的黑色素瘤是因爲過度暴露於太陽紫外線 (UV) 輻射下引起的[3]。還有一項研究表示,如果一個人被曬傷超過五次,其患黑色素瘤的風險就會增加一倍[4]。尤其是老年人,別覺得自己皮膚曬黑了沒關係,這不是漂亮的問題,而是健康問題。
【名胜世界壹号】庆祝三亚首航 从香港出发每两周展开 2/3 晚三亚邮轮之旅
2、不要經常刺激,不要亂“點痣”
大部分色素痣都是安全的,但還是有不少人看到痣就想摸摸它或者想把它弄掉,會用指甲摳、去美容院用“藥水”或“激光”祛除,這些行爲非常不可取,因爲不斷地刺激可能會誘發痣的快速生長甚至惡變。如果真的想祛除痣,建議到正規醫院處理。
3、隨時自查,定期體檢
牢記ABCDE五點自查法,定期體檢,檢查全身皮膚特別是足底、手指等部位。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前往正規專業醫院就診。
4、外傷部位多警惕
扎傷、砸傷、擠壓傷等,受傷部位色素一直不消失,在修復過程中容易出現細胞惡變,需要特別警惕。
5、儘早處理易摩擦部位的色素痣
對於生長在手掌、足底、外陰、肛門、鼻咽、口腔黏膜、皮帶區域等容易發生摩擦部位的色素痣,及早用科學的方式對其處理。
最後提醒大家,一旦發現原來的痣有了上述變化或者有新增“長相怪異”的痣,應儘快到醫院皮膚科或腫瘤專科就診。就診前不要隨意在黑痣上敷藥,更不能用“激光”或針挑破。
[1] 國家癌症中心,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黑色素瘤質控專家委員會. 中國黑色素瘤規範診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版) [J] . 中華腫瘤雜誌, 2022, 44(9) : 908-912. DOI: 10.3760/cma.j.cn112152-20220707-00479.
[2] 人民日報《長在3個部位的“痣”易癌變!「ABCDE法」自測危險程度》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12509739205030
[3] Parkin DM、Mesher D、Sasieni P. 2010年英國因太陽(紫外線)輻射暴露導致的癌症。 2011年 Br J 癌症; 105:S66-S69。
[4] Pfahlberg A、Kölmel KF、Gefeller O. 過度紫外線輻射和黑色素瘤的時間:流行病學不支持存在對太陽紫外線輻射誘發的黑色素瘤高度易感的關鍵時期。 Br J 皮膚病2001; 144:3:47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