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傳出對地方隱性債務的監管升級,已有金融機構拉高標準暫停相關融資放款。(shutterstock)
大陸爲防範化解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金融系統正積極行動。據大陸《證券時報》引述多位機構業務人士透露,多家銀行保險機構正加緊與大陸財政部融資平臺公司債務及中長期支出事項監測平臺進行聯調測試,對於承擔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客戶,銀行保險機構不得新提供流動資金貸款或流動資金貸款性質的融資。
儘管上述監測平臺帳戶尚未向金融機構開放,但據瞭解已有諸多機構按照高標準操作執行,更反映目前市場上出現不少因融資方存在隱性債務被暫停放款的專案。即便募集資金已到達機構帳戶。而如果擔保人涉及隱性債務,相關專案也存在叫停風險。
一位投資者就透露,原本準備投資的一個優良國企項目貸款,認購款都打進信託專戶了,但放款當天信託公司覈查發現該融資人已有隱性債務,因此對該平臺的放款被緊急叫停。另有信託公司內部人士也說,公司也有重點專案因爲擔保方涉及隱債,即使是投向經營性項目仍未獲放行。
大陸所謂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主要是以各種融資平臺作爲載體,通過多種形式舉債形成。這部分多數沒有納入政府債務限額管理,且舉債行爲並不規範,不乏違規甚至違法情況。
至於地方隱性債務規模有多大?目前大陸還沒有精確統計。但來自中誠信國際研究院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大陸存量作爲城市基礎設施等投資的「城投債」共計1萬1555檔,債券餘額共計9.15兆元人民幣。從債券期限看,以3到7年期爲主,餘額繼續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