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有完美的民主嗎?臺灣民主的發展與省思(林思洋)

海納百川》有完美的民主嗎?臺灣民主的發展與省思(林思洋)

重生:醫女有毒

2022年10月25日臺北市/蔡英文總統25日出席「世界民主運動第11屆全球大會開幕式」。(鄭任南攝)

自1996年臺灣首次進行總統直選以來,民主制度在臺灣的推行不斷深化,1998年實施臺灣省虛級化,2000年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執政,正式結束國民黨對臺灣長達55年的執政。2008年,臺灣實現二次政黨輪替由國民黨主政。2016年實現三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上臺,立法院也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完全執政。

就臺灣民主政治發展的歷程而言,雖然已曾有近半世紀「黨國體制」(Party-State System)下的威權統治,如今民主鞏固(Democratic Consolidation)後的民主發展,已然在「民主制度」上成爲全臺公民的共識。然而臺灣的民主制度是否存在問題?超過二十年採取民主選舉制度的當下,值得我們重新省思民主制度的潛在問題。

由於媒體的宣傳力度往往左右選情,選舉人爲了獲取選票更在意的是曝光度,因此忽視長遠的政策規劃與選民服務,而出現爲了媒體曝光度而「作秀」的窘境。「民主的目標」就是培養思想進步,能理性思辯的選民,所有的民主法治、選賢與能、普世價值都賴此得以進展。然而選舉時刻的政治立場與民意導向,則往往出現「先有立場後有結論」,或者是購買網軍在輿論上「引導帶風向」的問題。

森系剧集与治愈综艺,“田园牧歌”如何击中观众的心?

再來是每到選舉時刻民間社會的分化與對立,社會公衆輿論呈現「扣帽子」貼標籤現象,從黨內初選一直到大選時常可見「殺到見骨」,一方面容易造成政黨自己內部不合,社會上也導致不同政黨支持者的分化與對立。平時看來無傷大雅,但到選舉時刻或爭議性的公共議題,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情緒就會被攪動、對立上升。比如今年的「世界民主運動大會」在臺灣舉行,雖然讓臺灣可以被世界上的更多國家看到,但不能忽略大陸對岸的反應,是福是禍尚待時間觀察。臺灣民衆最在意的還是人民的幸福感與發展機會,以及臺海和平的維持與穩定。

由於選舉往往需要競選經費,由此衍生政商之間的權錢交易難以避免,呈現的現象大多是通過政策、法律制定,以特許經營以及壟斷利潤等形式進行,因與公衆距離較遠不易引起社會關注。比如從李登輝時代的“黑金政治”,一直延續至陳水扁家族的貪腐弊案,2008年靠清廉形象上臺的國民黨馬英九,如林益世、賴素如也一樣涉嫌利益輸送案件。蔡英文上臺後,其人事安排特別是公營企業,更有出赤裸裸的政治酬庸色彩。

狂犬病不可忽视,侥幸心理不可有丨健康总动员

由此,我們省思臺灣民主制度的現存問題,是希望臺灣未來蛻變重生,更好的推行透明、公正的民主制度,使兩千三百萬公民的訴求可以得到迴應,讓民衆能有更加自由的輿論與發展機會,以及和平穩定的兩岸關係與臺海形勢。從照顧臺灣普羅大衆與民間百姓爲出發點,認真制定可延續的利民政策,避免政治上的酬庸與議題的操弄,或者是購買網軍進行輿論上的引導,而忽略了民主的本質是民衆的訴求,讓臺灣民衆有更多的幸福感。(作者爲國際關係研究學者)

贾似道的古玩人生 鬼徒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

重生之锦绣良缘 小说

翼放EM即将上市,引领高端轻卡新时代

刻划南岛符号 阮文盟打造快乐岛

台泥广东韶关厂竣工投产 年产200万吨熟料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