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間諜法之竊取營業秘密罪之著手犯與其啟發

美國經濟間諜法之竊取營業秘密罪之著手犯與其啟發

※如欲轉載本文,請與北美智權報聯絡

陳秉訓/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EEA之竊取營業秘密罪

EEA的竊取營業秘密罪,其包括主觀要件與行爲要件。主觀要件指被告有意圖將營業秘密轉化爲他人之經濟利益,且其意圖或知悉其犯行會傷害營業秘密所有人;其中該營業秘密系關於商品或服務,且該商品或服務系用於或欲用於州際間或外國之商務。

台法150名專家交流 合作推展韌性農業

竊取營業秘密罪行爲要件羅列五類犯行:(1)偷竊原件;(2)未經同意而複製內容;(3)知悉來源違法而取得、購買或佔有;(4)着手從事前述三種行爲;(5)共謀從事第一種至第三種之行爲,且已有一位共謀者爲了共謀的目標而採取行動。應注意者是竊取營業秘密罪的被告僅知悉所得到之標的爲「資訊」(information)即可,不須要知道該資訊爲營業秘密[1]。

預接單突破1,500台!全新國產渦輪油電休旅Hyundai Tucson L Turbo Hybrid正式售價110.9萬元起強勢登台

着手竊取營業秘密行爲之案例

35岁香港歌手首办红馆演唱会,陈奕迅任嘉宾掀高潮,曾两度被取消

18 U.S.C. § 1832(a)(4)規定着手竊取營業秘密之犯行,而根據美國聯邦第三巡迴上訴法院之United States v. Hsu案判決[2],「着手犯」之成立爲被告有完成所涉罪刑之意圖、且已採取完成犯罪所需要的實質步驟之行爲。

Hsu案判決和美國聯邦第六巡迴上訴法院之United States v. Yang案判決[3]等二案例,其所涉及的被告最後幾乎都認罪伏法而受有期徒刑[4]。該二案判決的內容有描述個案犯行的細節;基本上,該些被告雖最後未得到真正的營業秘密,但其非法取得資訊的過程顯示相關被告嘗試取得「營業秘密」,而該些事實有助於理解「着手犯」之必要性。

在Hsu案中,被告欲取得被害公司的抗癌藥物營業秘密,而接觸到由執法人員H所喬裝的技術交易掮客,並要求H設法取得相關藥物生產製造資訊。甚至,當H表示被害公司不太可能分享相關製程資訊時,被告迴應說他們無論如何都會得到相關資訊。之後,H安排一位被害公司的員工S與被告等會面,並告知S有意願揭露相關機密資訊;但S事實上是與H合作辦案。在會面前,被告向H揭示所需求的資訊項目。最後,H、S與被告見面;於會議中,S提示上面有註記機密的文件給被告,而被告也檢視該文件並詢問相關問題。於會議結束後,執法人員立即逮捕被告。

绝世神偷:废柴七小姐

手機保護貼碎掉繼續用安啦?這動作藏1風險「嚴重得送醫」

在另一件Yang案中,被告在執法人員發現犯行前,已經以金錢誘使被害公司員工L揭露被害公司的營業秘密。在L的非法行爲被揭發後,執法人員要求L配合而繼續調查被告的犯行;而L同意配合偵察活動。之後,當被告告知L會到美國活動時,L主動提出有新的被害公司產品資訊可給被告參考;而被告則表示有興趣。接着,在L和被告會面當時,L交付一份文件給被告,而該文件上有機密的標示且L也表示該文件屬機密資訊;另被告於收受該文件後,即撕去該機密標示,並與L開始討論之前所收到的資料。在會議結束後,執法人員亦逮捕被告。

Hsu案和Yang案所代表的現象是外部單位C欲竊取公司Q的營業秘密,而會嘗試接觸公司Q的內部人員X,並利用該人員X竊取相關資訊。如果等待犯罪既遂之發生,因爲竊取犯行之主嫌乃外國單位,則營業秘密資訊將遭流至外國,而將不易於損害控制。但透過Hsu案和Yang案的偵辦方式,執法單位可揪出欲竊取營業秘密之外部單位C,而在「着手犯」的情境下,利用「非真正的營業秘密」來讓竊取營業秘密的行爲曝光,進而將相關罪嫌繩之以法,也避免「真正的營業秘密」遭竊。

EEA着手犯的量刑

獨/前男友庹宗華「模仿犯」獲好評 林秀玲招認不敢看

對於刑度的界線如何劃定,美國聯邦政府司法分支下設有「美國量刑委員會」(United States Sentencing Commission),其所制訂之《聯邦量刑指南》(Federal Sentencing Guidelines)是美國聯邦法院於量刑時的參考依據[5]。

EEA的兩類罪刑其量刑乃規定於§ 2B1.1,但着手犯部分可依據§ 2X1.1酌減刑度。根據§ 2B1.1(a),竊盜相關罪刑的刑度爲6級。另根據§ 2B1.1(b)(1),刑度可依照被害人的損失(loss)數額而增加。「損失」爲實際損失或所欲損失(intended loss)、或二者中之最高值;「所欲損失」指被告所有意去造成的金錢上損害,包括未能或不太可能產生之損失(例如:保險詐欺案的保額低於實際保額時)。

特別就侵害營業秘密者,§ 2B1.1(b)(14)規定:(1)行爲人知悉或具意圖以將係爭營業秘密從美國運出或傳送時,刑度增加2級;(2)行爲人知悉或具意圖以使其非法行爲可圖利於外國政府、外國政府所控制之單位、與外國代理人時,刑度增加4級;但若涉及第二類情況且最後刑度總數不足14級時,刑度應調升爲14級。另還有其他增加刑度的因素,例如被告是否利用特殊技能、特別的工具等等[6]。

就着手犯之減刑部分,§ 2X1.1(b)(1)規定刑度可減3級,但有二個例外而不能減輕:(1)被告相信其已完成可成功達成犯罪既遂之所有必要行爲;(2)相關情勢顯示被告即將完成所有必要行爲,但卻因超出被告可控制之某種類似事件而爲警方查獲或被中斷。

昨晚老公的姐姐过来跟我们借钱,想买房,80万的房找我们借30万

EEA着手犯的實意

因爲18 U.S.C. § 1832(a)(4)之「着手犯」其論罪時不考慮被竊取的資訊是否爲真正的營業秘密,而僅在意被告是否相信該資訊爲營業秘密,故執法單位落實EEA防制經濟間諜之目的能有效達成。特別是「着手犯」提供揪出竊取營業秘密的元兇(外部單位C)的機制,執法單位能主動打擊欲竊取營業秘密的單位,並於營業秘密被竊取前將之伏法。

反觀臺灣檢方在侵害營業秘密罪之追訴過程中,其必須證明係爭資訊爲營業秘密法所定義的「營業秘密」。根據營業秘密法第2條,「營業秘密」爲「方法、技術、製程、配方、程式、設計或其他可用於生產、銷售或經營之資訊」,且具備三個要件:(1)秘密性(或新穎性):指「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2)經濟性(或價值性):指「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3)合理保密措施:指「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者」。

然而,在刑事偵查務上,營業秘密之認定有困難性,必須依賴專家鑑定秘密性或經濟性。被害公司會擔心相關營業秘密因鑑定過程而有二次泄漏的風險,故猶豫採取刑事告訴或與檢方合作辦案。爲減緩二次泄漏的問題,2019年底營業秘密法修法,而於2020年初實施偵查保密令制度,即授權檢方對偵辦過程中接觸營業秘密之人核發保密令,以強化接觸者的守密義務;該修法也對違反保密令者科以刑事責任。

被爆「獨寵20歲樂天女孩熊霓」 胡瓜怒揭真相

對臺灣的借鏡

九天虫 小说

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1及第13條之2所處罰未遂犯之制度,其如何學習美國EEA之實務值得思考。

投資高配息ETF她憂退休金不夠花 專家指點迷津:0050、006208需要用錢時直接賣

根據刑法第25條第1項,「已着手於犯罪行爲之實行而不遂者,爲未遂犯」;但第26條又規定「行爲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者,不罰」。第26條之立法理由稱此規範爲學理上之「客觀未遂理論」[7]。該理論着眼於犯罪行爲對於法益的侵害,因而當「法益侵害」或「結果發生」有客觀上危險時,行爲人應成立未遂犯[8]。又學說視「未遂且無危險者」爲「不能未遂」或「不能犯」[9];但有論者認爲「未遂犯」與「不能犯」乃不同概念[10]。

EEA的着手犯概念應如何轉譯成我國侵害營業秘密罪未遂犯之概念,關鍵議題是在受侵害的資訊非屬營業秘密的情況下,被告的侵害行爲是否產生營業秘密受侵害的「危險」而應給予行爲人處罰。對客觀上有采取合理保密措施以保護其營業用資訊之受害單位,竊取者有意圖竊取營業秘密而爲之行爲即應屬「危險行爲」。遭竊資訊爲營業秘密者乃屬不幸,但即使遭竊資訊非屬營業秘密時,該竊取行爲仍讓被害單位的營業秘密處於受侵害的危險空間。

因此,即使竊取者竊得之資訊未能被法院視爲營業秘密,仍可判該竊取者構成侵害營業秘密罪的未遂犯,才能確保營業秘密的保護能夠落實。

全方位的度假體驗!「北亞最大」 Mohegan INSPIRE綜合娛樂度假村坐落仁川永宗島

備註:

United States v. O’Rourke, 417 F. Supp. 3d 996 (N.D. Ill. 2019).

United States v. Hsu, 155 F.3d 189 (3d Cir. 1998).

United States v. Yang, 281 F.3d 534 (6th Cir. 2002).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local/archives/2000/01/09/18847。

Beckles v. United States, 137 S. Ct. 886 (2017).

爽過中秋節!威力彩9.11億元頭獎一注獨得 幸運兒來自這裡

United States v. Yihao Pu, 814 F.3d 818 (7th Cir. 2016).

許恆達,重新檢視未遂犯的可罰基礎與着手時點:以客觀未遂理論及客觀犯行的實質化爲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0卷第4期,2011年12月,頁2397-2473。

陳子平,未遂犯修正草案之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年2月,頁88-100。

NBA/金塊回神退活塞挺進季後賽 約柯奇:很需要這場勝利

陳子平,刑法第二六條不能未遂犯之「不能發生犯罪之結果,又無危險」—以九十二年度臺上字第三○一○號判決等爲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14期,2004年11月,頁9-29。

鄭逸哲,錯誤的現有「構成事實錯誤理論」──「未遂犯」、「不能犯」和「構成事實錯誤」三者間的概念互動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160期,2008年9月,頁233-248。

视察沙鹿南阳路积水民宅 卢秀燕:持续加强排水效能

【本文僅反映專家作者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歐盟外長會議基輔登場 歐盟最高外交官:具歷史意義

曾华倩儿子疑似女友曝光,两人赴泰国度假,与龚慈恩女儿曾被撮合

華邦電子公司製程工程師

聯華電子公司製程整合研發工程師

臺灣茂矽電子公司專利工程師

禹騰國際智權公司專利工程師

威盛電子公司專利工程師

亞太國際專利商標事務所專案副理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智慧財產暨科技法律法學碩士

政治大學法律科際整合研究所法學碩士

臺灣大學化工所碩士

臺灣大學化工系

延伸閱讀&電子報訂閱連結:

【更多內容請見《北美智權報》342期;歡迎訂閱《北美智權報》電子報】